新修改的《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》自11月1日起施行。作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,上海此次对该条例的修订,是其实施近十年来的首次重要修改,从制度层面升级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,为超大城市应对深度老龄化提供法治支撑。
截至2024年底,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77.62万,占总人口的37.6%,高龄化趋势显著。“十五五”时期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老龄化关键阶段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纳入国家战略。
民盟上海市委会社会发展专门委员会主任、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受访时说,当前中国老龄化正脱离“年轻老龄化”阶段,婴儿潮一代大规模步入老年期,其整体健康状况较好,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了宝贵“窗口期”。
在胡湛看来,老龄化并非简单的“问题”,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系统应对的、长期性的“慢变量”。“老龄化和工业化、全球化一样,是一个世界性趋势,将重塑整个社会结构。”
老龄化带来就业、生育、老年婚恋等一系列新议题。胡湛认为,此次修订的条例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、积极老龄观及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正是对这些新议题的积极回应。
条例新增的陪护假制度引发社会关注。胡湛表示,在人工智能推动“数智养老”的当下,陪护假能有效缓解赡养人照护患病住院老年人的压力,彰显科技赋能背景下的人文关怀。他强调,科技是服务于人的工具,养老服务的核心始终是人性温暖与专业照护,低成本技术方案在满足农村养老情感慰藉等“兜底”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价值。
发展银发经济是此次条例的另一大亮点。条例明确提出培育银发消费市场,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养老照护、康复辅具、老年宜居、老年文娱、无障碍出行、智慧养老、养老金融、老年健康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,推动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研发,推进移动终端、可穿戴设备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的集成应用。
胡湛深耕人口老龄化及社会政策研究多年。他介绍称,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,主要围绕三大方向开展研究:一是聚焦“人口高质量发展与银发经济”进行宏观政策分析和经济模拟;二是关注“中国人的衰老图谱与主动健康管理”,绘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治理“导航图”;三是面向老龄化社会的“AI向善与数智养老”,专注于老龄领域的AI伦理标准制定和技术应用创新。目前,其团队正在与业界合作,制定针对老年人群的AI语料标准和“AI价值靶场”,以期未来对相关应用进行审查。
| --> |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保险金信托燃爆会成为高净值客户“标配”吗?
保险金信托,作为信托和保险跨界合作的产物,越来越受到高净值客户的...
养老投资基金为什么是FOF
岁月匆匆。在人生长河中,我们常常被时间裹挟着奔跑,往往忽略了对未...
银行主推银保产品增额终身寿险抢占“C位”
近日,部分储户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银行理财经理再度将银保产品...
沉寂许久的电力板块,终于把许多重仓“理所当然”的
基金经理“电”了一下。在亏钱不亏排名的聪明策略下,跟随主流资金重...
布局数字经济投资机遇华夏基金旗下ETF收益领跑
《投资者网》孟行今年A股市场行情热点频出,受益于政策面等多重利好...
中小公募发力本土区域市场“下沉”求突破
科技改变未来,伴随经济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,与美食烹制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