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古浪大地一派繁忙景象。5月13日,在古浪县土门镇新胜村的农田里,村民们一边查看作物出苗情况,一边进行放苗、补种作业。种植大户陈天鹏介绍说:“现在给玉米放苗既能防止烫苗,又能节省养分水分,基础打好了才有好收成。”
在680亩玉米种植基地,20余名工人正沿着田垄细致作业。陈天鹏蹲下身,轻轻扒开土壤露出青翠的幼苗:“留壮苗去弱苗,保证株距合适,这样后期通风透光都好。”
不远处,豌豆种植户朱廷泰正带着工人们锄草间苗,他家的180亩的豌豆地同样需要20多个工人照料。“现在多花点功夫,秋后少操点心。”这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深谙“三分种七分管”的道理。
田间地头的精细管理映照着农业生产的奋进足音。土门镇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耕地集中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,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,又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路。“我家8亩地都流转了,现在给合作社打工,一天能挣百来块钱,还能照看娃上学。”正在玉米地补种的村民朱廷山笑着说。这种“离土不离乡”的务工模式,让近百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
种植户们通过早间苗、早定苗的科学管理,不仅节省了后期管护成本,更为作物生长腾出了充足空间。覆土保墒、查苗补种等精细化措施,让原本粗放的田间管理变得像绣花般细致。在集中连片的田块间,整齐的田垄划出规整的几何图形,宛如在大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诗行。
初夏的阳光里,新生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村民们指尖沾着泥土,额头沁着汗珠,用传统农技与现代理念交织的智慧,编织着金秋丰收的希望。古浪县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、农技服务下沉等举措,激活传统农耕的澎湃动能,以规模经营释放土地潜力,以科技赋能提升种植效益,以联农带农拓宽增收渠道,让每一寸土地都蓄满向上生长的力量,让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保险金信托,作为信托和保险跨界合作的产物,越来越受到高净值客户的...
岁月匆匆。在人生长河中,我们常常被时间裹挟着奔跑,往往忽略了对未...
近日,部分储户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银行理财经理再度将银保产品...
基金经理“电”了一下。在亏钱不亏排名的聪明策略下,跟随主流资金重...
《投资者网》孟行今年A股市场行情热点频出,受益于政策面等多重利好...
科技改变未来,伴随经济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,与美食烹制相...